盐城,始于秦汉、兴于北宋、盛于明清。时有“盐渎八景”,历历载录昔时盐渎胜景,或蔚为大观,或意境幽远,是盐城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精华所在。近年来,我市精筑历史特色文化景观,将盐城古八景由诗画记载变成情景体验,“由景入境”,立体演绎盐城的文化故事。
(点击图片 进入视频)
盐城古八景项目由市城投集团负责实施,北起新洋港河、瓢城记忆,南至世纪大道,沿串场河傍水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8.6万平米,拟建配套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项目分二期实施,一期建设内容为铁柱潮声、石桥春涨、杨楼翠霭、瓜井仙踪、范堤烟雨、龙祠胜概六个景点;平湖秋色引用大纵湖的原景点,在新洋港与串场河河口设置标牌将游客引入大纵湖;登瀛晚眺景点作为项目二期实施。
盐城古八景一期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5亿元,于2020年3月份开工建设,六个景点已于国庆前陆续建成对市民开放,二期登瀛晚眺景点已结合华通大厦在进行方案优化,拟于2022年年底建成开放。
“盐城古八景”落位串场河风光带,不仅延续“舳舻千里不绝,商贾芸集之地”的传统风貌,再现历史淮南金玉汇聚之地的盛世景象,更以塑造串场河盐城传统历史文化之河为契机,整合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演绎盐城“因盐兴运”的历代佳话,建立“南秦淮、北串场”的文化旅游地位。
串场河
串场河俗称下河,位于苏北长江与淮河之间的沿海地带,因其串通宋代以来的多个盐场和盐仓而得名。它初为唐代修筑海堤时形成的复堆河,是盐文化的摇篮。从宋代开始,沿新修捍海堤(世称范公堤)一线有十二大盐场。串场河以东台海道口为界,分南北两段,由海安(原东台紫石乡)向北流经富安、安丰、梁垛至何垛场,为南串场河;由海道口向北流经丁溪、草堰(原属东台北乡)、白驹(原属东台北乡)、刘庄(原属东台北乡)、伍佑、新兴、庙湾,为北串场河。因复堆河将这十二大盐场串联起来,所以称串场河。
串场河是继邗沟和苏北运河之后,苏北地区又一条最古老的人工运河,距今已有1200余年。它南自海安徐家坝,北至阜宁庙湾,属于黄河入海河流射阳河的支流,全长176公里。因为地处江淮平原,没有海拔落差,所以它水速平缓,即使在丰水季节也不会大起大落。串场河流淌千年,一路奔跑,用它丰盈的水养育了两岸的人民。串场河的功用除了盐业运输,还体现在水利运输、爽碱蓄淡、灌溉农田、码头贸易、桥闸交通、孕风育俗、酿造独特风情和风味特产等多个方面。
《后汉书》记载“东楚有海盐之饶”,道出古代盐城产盐之盛。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因制盐业繁荣而置“盐渎县”。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因“环城皆盐场”而设“盐城县”,始有“盐城”之名,直至今天。《新唐书》上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而“两淮盐税甲天下”则说明盐城产盐利税对历朝历代政府的特殊贡献。同时历代朝廷高度重视对盐的水路运输。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淮运河;唐宝应年间,刘晏在海陵、扬州、盐城设立盐监,并在漕运要道专设涟水场仓,以接收、转运淮盐。仪征县十二圩是盐业运输的中转港站。淮盐经过串场河与里运河向南运往仪征,在十二圩集中,商贾云集,一度成就了扬州的繁华。大运河是漕运的重要通道,也是运盐的重要渠道。盐商将盐由水路向南运往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向北运往黄河与淮河的交汇处。虽然盐城不在大运河主干道河岸上,但是盐业自古为中国之经济命脉,运盐业就成为推动运河主干道不断疏浚扩容、南北延长的重要因素,盐城作为“制盐之都”,与淮扬运河存在与生俱来的共生联系。
串场河这条古老的河道承载着历代官府衙门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淮盐,所以古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兴修河道,随时确保串场河通畅无阻。后来因海岸东移,海远卤淡,特别是到了民国时期,原苏北盐场相继废灶兴垦,串场河盐运衰落,河道疏于治理,以致淤浅、狭窄、多弯,仅通行小型船舶。建国后对河道进行清障扫床,疏浚河道,打捞沉石,拔除暗桩,清除坎埂,挖除浅滩淤沙,裁弯取直,对碍航码头进行拆迁改造。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串场河虽已不俱往昔繁华的景象,成为排、灌及内河运输的普通河道,但它是里下河地区历史轨迹的见证,是鲜活的历史博物馆。
铁柱潮声
景点位置
串场河与新洋港交界处西南角,瓢城记忆到串场河闸,人民公园西侧沿河绿地及对岸绿地。
景点原义
盐城北门外新洋港和串场河汇流处有一座天妃闸,昔时闸下有系船用的铁柱,每当水急潮涌,浪击铁柱,铿锵之声盈耳。清人高岑《铁柱潮声》诗云:策马春城草色浓,石梁东畔访遗踪。高擎碧汉神光远,突立中流剑气冲。骇浪奔腾淹日月,惊涛洄涨吼鱼龙。荒原寂寞空千古,安得骅骝一笑逢。
天妃闸下为何有铁柱?民间传说,是唐代薛仁贵从此处跨海征东系兵船之用。史有薛仁贵其人,但他从未到过盐城。天妃闸建于清乾隆四年春,由泗州知州汪文煜、盱眙知县叶本、河标游击胡成三人督建,两年后建成。因闸上、闸下水位差较大,水流急,非缆绳系船不能停泊,故闸下置铁柱以系船。解放后,新洋港整治,拓宽此段河道,天妃闸拆除,新建了北闸大桥。
选址论证
◆县志记载,天妃闸原址就在串场河闸附近。
◆此处系串场河同新洋港交汇水口,潮涨潮落、水位变化时水流湍急,亘古不变。
◆此点位连接人民公园、瓢城记忆和文创综合体,未来将以文化旅游带动周边业态发展。
设计构思
◆征得水利部门同意后,在不改动串场河闸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外观装饰、形象提升等方式,重现天妃闸风貌,变闸为桥,与人民公园连为一体;
◆在水口处设置八根铁柱,并以铁链固定大型演绎和展示木船,船上潮涨时击鼓,与水击铁柱之声合奏,与旅游结合,演绎铁柱潮声的壮观意境;
◆木船上设盐城水文文化展示窗口,以展陈方式将水文化科普同文化旅游相结合。
铁柱航船—传统情景再现
天妃闸改造—不改动串场河闸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外观装饰、形象提升等方式,重现天妃闸风貌,变闸为桥,与人民公园连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