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
谈谈“辩证思维”

——任连璋同志在城投集团“每周大讲堂”上的讲话要点

  新的董事会成立以来,在以往较好的工作基础上,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城投人的不懈努力,城投集团转型转制取得初步成效,投融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项目推进成效明显,集团保持了平稳运行。大家心更加平了,气更加顺了,干劲也更加足了,进一步呈现出团结协作、创新创业的和谐局面,城投的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城投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主体型企业,没有一套成熟的集团化企业运营制度,因而无论是在思维方式,还是在体制、机制上,按照转型转制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国企平台“综合症”比较突出。如何来化解这些问题?我想必须综合施治。而辩证施治是综合施治的第一招,这就要努力提升大家辩证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下一步,我们还要在目标导向、制度规范、考核激励以及相关的压力传递等方面,完善一整套制度。由此,我考虑再三,打算和大家一起再学学辩证法,对辩证法的一些观点,以及在辩证思维中的运用,作点探讨和交流。

  一、什么是辩证思维?它和辩证法是什么关系?

  什么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与辩证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讲辩证思维?在日常生活中辩证思维有哪些表现形式?如何来训练和提高我们的辩证思维?又如何运用辩证思维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这些问题都需我们花一番力气去研究、去体会、去实践。谈辩证思维首先要谈辩证法。、

  1、 辩证法的含义

  A1、辩证法的基本含义是思辩和实证相统一的方法,是一种化解不同意见的辩证方法,是两个或更多人对一个主题持不同看法之间的对话,最终通过这种有理由的对话建立起对事物真理的认知,是一种辩和证的过程和方法。辩证法就是辩解、辩理、实证的方法过程。

  A2、汉语词典中有关辩证法的解释: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3、我们所说的辩证法特指唯物辩证法。与之对应的从古到今有古代朴素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现代唯物辩证法。我们现在所说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A4、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2、辩证思维含义

  B1、什么叫辩证思维?就是以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B2、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认知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也此也彼”、“也真也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B3、马克思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致的,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和认识论就成为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工具。也就是用辩证法来统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办法。

  B4、辩证思维实质上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事物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知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B5、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方式,才能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于建立科学体系,指导社会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3、辩证法和辩证思维的运用

  C1、在我党的历史上,许多领导干部都善于用辩证法来指导实践,用辩证思维来想事、办事。

  C2、毛泽东主席是传承、创新和实践辩证法和辩证思维的最杰出代表,无论是指挥打仗(战略战术的运用),还是对国际关系的判断,社会阶层关系的分析把握以及指导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将辩证法用得出神入化。比如《论持久战》、《论十大关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很多著作以及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16字方针,就是运用辩证法的典型案例。他曾说他在延安13年,其中花了8年时间解决两个字“方法”。

  C3、毛泽东同志1957年对邓小平提出的“照辩证法办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毛泽东原话是这样说的:“要照辩证法来做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

  C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辩证法和辩证思维能力越来越成为领导干部急需掌握和提升的一项执政能力。

  二、 为什么要重视辩证思维?

  (1)当前重要关系失衡背后反证辩证思维的重要

  我们不能忘记,正是因为我们在一个时期中没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结果造成了今天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雾霾、河流污染);正是因为没能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结果造成了社会道德的严重失范和精神滑坡;因为没能正确处理好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党在现阶段基本纲领的辩证关系,结果造成部分党员干部丢掉了远大理想,患上了精神“缺钙症”。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辩证思维是理论思维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一个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民族,同样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以上这些缺乏辩证思维所致的重大关系出现失衡的后果已经验证了恩格斯的名言。

  (2)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重大课题,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辩证思维的迫切要求

  当前,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利益调整、矛盾凸显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需要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这确实需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思维高度,要有“落叶知秋,见木知林”的思维深度,要有“登高望远,极目楚天舒”的思维广度。这就需要我们自觉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多一点深刻、少一点肤浅;多一点全面、少一点片面;多一点远见、少一点短见。

  (3)当前城投存在的现状,亟需我们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目前城投主要存在:市场活力不够。集团公司运作主要依靠国有平台融资资金,还没有能够完全按照“依靠政府,面向市场”的新要求,合理参与市场运作和适度引入民间合作资本,造成企业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人才管理不活。集团在人才引进管理机制上还没能够迅速形成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使城投在转型发展中缺乏一批管理型、复合型人才,严重阻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优势不强。还没有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主要还是以承担政府基础设施和投融资为主,没有很好拓展其它类产业,形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造成产业发展单一;融资功能不足。由于政府投入的城建资产运营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及资金回收期太长,引起融资功能不够完善。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自觉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提升辩证思维能力的十大路径

  提高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是要从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和三大规律来探索:

  三个基本观点: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运动发展的观点,其中矛盾的观点是主导观点。辩证法的核心就是斗争论,也就是方法论,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主要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特殊性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原理、主次矛盾原理。

  三个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通过对三个基本观点和三个基本规律的学习领悟,我们认为,可以从十大原理(规律)中确立十大辩证思维方式。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确立遇事不回避的思维方式。其一,就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发展中都存在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这一特征。我们生命一形成是怀胎的矛盾,后来是生下来的适应环境矛盾,再后来是成长的矛盾、学习的矛盾、成家立业、创业的矛盾、安享晚年的矛盾。小孩有小孩的矛盾,大人有大人的矛盾,男人有男人的矛盾,女人有女人的矛盾。同时切不可以为把某一阶段矛盾解决了,下一阶段就没有矛盾了。恰恰相反,上阶段矛盾解决的过程,正是新矛盾孕育发展的过程。过去我在盐都区同时兼管省级盐都开发区工作时,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矛盾重重,压力千钧。有的同志有急躁埋怨情绪,说开发区是做不完的事情、处理不完的矛盾。我后来和大家讲,搞开发区就是要突破现有体制和现状,是“杀出一条血路”的办法,可概括为仅做两件事,即没有矛盾制造矛盾,有了矛盾解决矛盾。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今天讲这件往事,就是要求城投同志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矛盾和解决事物矛盾。我们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老矛盾、新矛盾,老问题、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要正确认知,要有定力和韧劲及耐力。作为领导者,应该认真分析和解决问题,既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要看本质,看主流,看总的趋势,坚定必胜信心。同时必须迎接新矛盾,绝不能知难而退,回避矛盾。这种认识和处理事务的态度和方法就是辩证思维。

  2、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确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矛盾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矛盾特殊性的现实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唯上,不唯书,把眼光始终向着实际,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一点,对城投十分重要。企业不同于行政机关,总的就是规定动作少,自选动作多,实际情况复杂。可以讲,如不具备分析具体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就很难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3、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统一的原理---确立“解剖麻雀”的思维方式。即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结、相互区别、相互转化的。这一原理,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就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即我们认识事物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的特殊矛盾开始,逐步认识各种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然后再以此为指导,研究那些尚未研究过的各种具体事物的特殊矛盾。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解剖麻雀”,典型试验的道理就在于此,所以要抓好典型,以点带面。

  4、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确立“牵牛鼻子和弹钢琴”的思维方式。在矛盾统一体中,有一个主要矛盾,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方向。毛泽东说过:“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就是纲举目张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安排工作时,不能齐头并进,而要突出重点。城投矛盾很多,融资、项目、拆迁上访、职工生活等,尽管矛盾很多,有时还很突出,但总的来看,发展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全困难”。希望大家深刻体会,能够抓住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做实、做强、做大城投。

  5、运用联系的观点---确立“和合”的思维方式。我们所处环境是上下、左右、内外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由各种事物相互联系而成为统一体。中国古人讲的“三才”理论,万物一体,反映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基本联系;“阴阳互补”、“相反相成”反映的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物无孤立之理”表达出事物普遍联系。这些都说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系统性、整体性。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70年代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坚持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体现。很多人认为矛盾就是不和谐,是对“矛盾”和“和谐”的误读。和谐是矛盾运动中的和谐,其实质是“和而不同”,是差别协调的统一;相反,同则不继,单一的、完全同质化的事物是难以延续和发展的。“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所以要在承认和处理好矛盾的基础上,做到和谐共处、合力相处。所谓“家和万事兴、国和百业旺”,说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些话都要求我们必须确立“舟”的意识,既同“舟”,当共济。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和谐环境。

  6、运用系统性的观点----确立系统性思维方式。事物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系统。从哲学上,系统是指由若干基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系统性就是事物的基本属性。

  从这点讲,坚持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就是把我们工作目标对象作为一个大的系统来研究。研究对外关系、内部构成及其互相联系。

  毛泽东主席是运用系统思维进行重大科学决策的典范。他在井冈山研究了国内军阀割据的形势,回答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的问题;抗日战争时期,针对“速胜论”、“亡国论”论断,在整体上研究了国内外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作出了持久战的科学判断;解放战争期间,从全国形势着眼提出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重点,结果三年完成了解放战争的全胜。

  从系统性上去认识问题,就是要立足大局,把握大势,不为一时的得失和局部的利益所困惑。

  我们一个部门、一个集团就是一个系统,我们必须确立和提升系统思维、整体思维的能力。

  7、运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确立变革创新的思维方式。①在唯物辩证法中,“发展”与“运动”、“变化” 相关。运动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孔子感慨“逝者如斯夫”,说的正是运动;“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名言,说的也是运动。自然界的进化,人类社会的变迁,乃至人的思维变化,总体上运动变化就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变”的观点。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适者生存的真谛在于以变应变,适应环境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既要换思想,又要长本领。换思想可以不换人,但不换思想必换人,不长本领必换岗。这就是:变则不变,不变则变。②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告诉我们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我们要立足自身转化,适应环境应主动,否则就被动。

  8、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确立“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事物的普遍联系,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事物的永恒发展,是事物内部的否定性因素和肯定性因素对立统一的结果。

  在中国,矛盾的观点早就产生了。古代《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阖一辟谓之变”。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都是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一物两体”、“相反相成”等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对矛盾观念的理解和表达。一切矛盾都是由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矛盾关系就是发生在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没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就不能构成矛盾。

  由此我们分析问题时,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善化“危”为“机”,善反弹琵琶,善逆势而为,杀出一条血路,就可以迎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9、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确立把握好度的思维方式。

  任何事物都有质的规定性。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任何事物都有量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小胜为大胜”,这个就是量变。质变是一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表现为飞跃性,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和量体现在“度”这个范畴内。水在0℃-100℃之间为液体,0℃以下结冰,100℃以上则升为汽。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量变—质变—量变。如此相互转化,相互交替,形成了量变质变规律或质量互变规律,构成了事物发展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在坚持质变,质量互变的前提下,重点把握适度原则。

  办事情,作决策,都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也就是“适度”。“过犹不及”就是此道理。如良药可治病,但吃过了头,则会伤身。

  由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底线思维意识很重要,凡事不能超越底线,包括法律底线、政治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这些“度”的关节点,一旦突破,就会“质变”。

  底线思维是适度原则的体现,是“底”与“顶”的有机结合,只有“守底”,才能达到事物的顶点;胸无大志,没有攀登高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底线。

  凡事从坏处准备,朝好的方面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10、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确立敢于担当、战胜困难的思维方式。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矛盾双方两次对立面的转化,使得否定之否定阶段会重复原有曾经阶段的某些特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否定自己从前存在的形式,否则就没有新旧事物的区别。事物发展过程不是平直的、一帆风顺的,而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正确地看待前进过程中的困难与曲折。坚忍不拔,不为任何困难所阻;敢于担当,以百折不挠的信心和无坚不摧的勇气推动发展。

  四、提升辩证思维能力需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整体和局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不可分割,又相互影响。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局部是整体中的不同“元件”。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增强预见性。毛泽东同志讲过:“没有预见性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因此,没有预见性就没有一切。加强对事物超前谋划和谋略就是辩证思维。古语“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就是这道理。

  三是重点和非重点关系。也就是“两点论”和“一点论”的关系,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又不能顾此失彼,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弹好钢琴。

  四是机遇和挑战关系。发展过程曲线表明,机遇与挑战是共存共生的,化解了危机就可以迎来大的机遇;反之,已有的机遇也可能丧失。“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此道理。

  五是目标和方法的关系。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切实的手段,处理好目标和手段的关系,用一句简单话来讲,就是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六是应急和定力的关系。日常事务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突发事件,也是考验辩证能力和方法的好时机。要学会应急应变,越是复杂,越是紧急,越要沉着应对,以变应变;要勇于和善于谋大事,在大的战略和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一定要有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具备清醒坚毅的战略定力,方可做大事、创大业。

盐城城投订阅号